住建部整治住房租赁中介机构乱象
年6月以来,按照党中央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总体要求、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关于专项整治漠视侵害群众利益问题的统一部署,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6部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整治住房租赁中介机构乱象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 《意见》突出问题导向,强化有效监管,将整顿规范住房租赁市场秩序的成果制度化、常态化。
年6月以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6部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整治住房租赁中介机构乱象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意见》突出问题导向,强化有效监管,将整顿规范住房租赁市场秩序的成果制度化、常态化。一是加强从业主体管理。
据了解,6月至11月期间,全国共排查住房租赁中介机构81416家,查处违法违规住房租赁中介机构9197家,通报曝光违法违规典型案例7974起。另外,在11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6部委,还专门通报了整治住房租赁中介机构乱象的第一批7起违法违规典型案例。
加快培育发展住房租赁市场,增加租赁住房有效供应。集中力量开展住房租赁中介乱象专项整治,净化市场环境,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同时,住房保障工作扎实推进。提出以公租房、政策性租赁住房和共有产权住房为主体,并结合推进城镇棚户区改造和老旧小区改造的住房保障体系基本框架。
上海严格规范二手房挂牌信息:链家将万套房源暂时性下架
1、继严查经营贷、消费贷入楼市、围堵“学区房”后,上海严格规范二手房挂牌信息。在此背景下,房产中介机构链家下架万套房源的消息也引发市场关注。据媒体报道,3月20日当天,链家网在上海地区共显示二手房源6万套,而前一日线上房源还超8万套,近一半房源被下架。
2、上海链家下架了万套二手房源。细心的小伙伴可能发现链家本来有很多房源,但是在近期全部下架了,房源的数量已经达到了上万套,对于这样的行为,链家也做出了正式回应,因为目前上海链家的部分房源没有得到业主的认证,不能保证这些房源真实有效,所以决定暂时性下降。这些被下架的房源都需要重新核验。
3、可能就是没有真正的被政府或者是相关的检测机构进行正确信息的更新,那么这些都会被下架。
4、因为根据新规定所有二手房上网挂牌必须经过有关部门的审核,这些下架的二手房都是未经审核过的,所以必须下架。据媒体报道,日前知名房产交易网站链家网突然下架了其网站上万套二手房,该网页上的二手房数量直接减半。
5、上海链家下架了上万套二手房源。当上海地区出台了一系列的房地产措施以后,我们可以看到上海链家的官方平台已经下架了上万套二手房源,很难想象这上万套二手房源里面有多少房源是真实的,因为现在上海地区要求所有的二手房源经过业主的认证,并且保证房源的真实性以后才能上架。链家之前存在很多虚假房源。
如何查询房产备案信息
1、直接去房地产交易中心查询 你只需携带自己的身份证或者其它的有效证件,去房子所在区的房地产交易中心,填写了查询申请表之后,再去查询窗口查询房子备案登记信息就可以了。
2、怎么查房屋备案信息 网上查询。我们可以通过在网上查询,看下自己的房屋是不是已经备案了,首先我们登入到当地房产局的网站,输入你想要买的房子的名称,点击进入,然后我们就可以查看自己的房屋是否已经备案了。房产局查询。我们除了网上查询以外,还可以通过到房产局亲自查询房屋是否备案。
3、房屋备案查询方法有:网上查询、现场查询等。网上查询 查询房子是否备案可以到房地产管理部门和政府土地管理部门的官网进行查询,房屋权属登记机关、房屋权属档案管理机构应该妥善保管房屋产权登记资料,建立房屋权属登记信息查询制度,方便当事人查询。
4、查房屋备案信息方法如下:网上查询:点击省市链接进入各地房产管理局网站进行查询需要输入产权人姓名、产权证号就可以查询到。房产局查询:如果想查询准确的个人房产证信息,带上身份证和房产证到当地的房管局档案馆,或者是服务窗口查询。
房产中介服务机构备案证明的年检需要什么材料?
1、房产中介机构无论是成立、备案还是年检,都需要必备房地产经纪人资格证书和协理资格证书,我17年考的协理,19年考的经纪人,目前都还在手上。
2、房地产中介分房地产咨询、房地产估价、房地产经纪等,其中房地产估价目前是三年更换资质,房地产经纪目前还未规范,房地产咨询没有专们的资质。
3、一)房地产经纪机构备案材料 《市房地产经纪机构备案登记表》(可在市住房保障和房产管理局门户网站下载)一份,加盖企业公章,并提供电子表格一份。
4、申请《房地产中介服务机构资质证书》的程序如下: 市协会提交资质申报材料; 市协会对申报材料进行审查,符合条件的机构在三十个工作日内办理资质证书,不符合条件的在十五个工作日内通知申办机构。
5、需要跨省、自治区、直辖市从事房地产估价业务的机构应报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审查。经审查合格后,再行办理工商登记。第十三条 设立房地产中介服务机构,应当向当地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请设立登记。房地产中介服务机构在领取营业执照后的一个月内,应当到登记机关所在地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房地产管理部门备案。